查看原文
其他

李以亮/赵卫峰:诗是建筑,可瞭望与凝视,远眺与微观

诗歌杂志 诗歌杂志 2022-06-15




你赞美鲜花,却罔顾生命的花期

你写诗,诗里却没有爱

你研究火,而你成为灰烬



李以亮诗选



李以亮

诗人,评者,作家,译者

居武汉

 




一间自己的屋子 

 

建设一间自己的屋子

这是多年前的计划

一间自己的屋子

一眼望去跟别的屋子没有什么两样

仔细瞧瞧就会发现

那窗帘独具一格的颜色

晴朗的日子

远处便有鸽子飞来

 

这间屋子不宜过大

空阔容易产生一种大师们会有的感觉

屋内需要放上几张桌椅

以便熟悉或未知的客人落座

屋子的腹部再摆上一张木床

床头堆放几本随手扔下的旧书

屋子的门打开或者合上

都是极自然的事情

                        

多年前我就这样设想

一间自己的屋子

屋子朝南或者朝北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一把自己的钥匙

以及一种长期住下来的想法

(1989年) 

 

秋天 

 

秋天落在窗外的

树枝上

季节里最后一只鸟儿飞逝

 

林中的空地

空无一人

风穿行其间,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我在冷雨敲窗的晚上,写我的小说

许多模糊的情节

因某种照耀忽然生动而透明

有一种爱

注定以幻想的形式实现

 

我想起远方

树木披一身繁花

百鸟歌唱

我在黑暗里倾听

听到或听不到,都令我不能平静 

(1991年)

 

和一个美国诗人的距离 

 

这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航空距离

也是汉语和英语

之间的象征里程

 

世纪初,郭沫若站在地球边缘上放歌

距离曾在他与惠特曼之间缩短

 

时至今日,一个世纪行将结束

许多事物,譬如诗歌

已被打入过时的行列

 

我琢磨着自已

和罗伯特•布莱之间的距离

这是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之间的距离

这其中或许存在某种必然的因素

 

但是,当我合上书卷

贫穷的日子听到了风声

我感到距离骤然消失

    ( 1995年)  

 



和魏天无、雷平阳




一只射程内的鸟 

 

一眼黑洞洞的枪口

一双瞄准的眼睛

闭着的那只

比睁着的那只更黑

 

此刻,一只射程内的鸟

幼小、善良,静静停在某根树梢

一粒等待出膛的子弹

屏住了呼吸

 

我偶然的插足

制止了一次

迫在眉睫的谋杀

而我并非英雄

 

我只是一个年轻的诗人

由于我的到来

一只射程内的鸟

获得了重新起飞的可能

 (1995年) 

 

步行 

 

我有着一点简单的尘世阅历

和一些不甚简单的精神遭遇。

如今,我爱默诵一些逝去年代的诗人

其中一个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而我有何青云之志可言?我早已

无意于出人头地,扶摇直上。

我的父母生我养我,不过希望我

有别于他们的一生,和人类的浑浑噩噩。

 

而我将短暂的光阴打入文字

在深深的夜晚,计算着音节。

我习惯了两手空空

这枝秃笔,越来越像是某种象征。

 

我在距离坟墓的路上,慢步而行

避开富人的汽车,沿途胡思乱想。

        ( 1996年) 

 

一个孩子 

 

三十年前

我是这小学校的一名学生

三十年后我注视着

这苹果一样漫过操场的一群

每一个都是我的女儿或儿子

而只有一个我有权把她领回家

多么偶然,一个孩子成了我的孩子

仿佛一首诗

署上了我的名字

此刻我和她一同走向

一所绿荫中的红房子

我不知道我和她谁是谁的家

——而我的心里温暖极了

 ( 2001年) 

 

黑暗

 

我独自一个

深陷黑暗之中

 

我的出场是我的退场

我的存在是我的隐匿

 

我知道我的危险

在于不能一错再错

 

为了一棵树

放弃整座森林

 

我深陷黑暗之中

发誓不弄出声响

 

我的出场是我的退场

我的存在是我的隐匿

 

而我一生坚持的东西

你们正如此轻易地丢弃

  (2002年)

 





情侣

  

黑暗中,他们交换着亲吻。

女子优美的身体凸起的部分,适当地填补着他的空虚。

黑暗中他们紧紧地搂抱,仿佛担心

对方空气似的,从爱的密封中逸出。

 

闪电般刺过的车灯,把他们雕塑在街角凛冽的风口。

 (2002年)

  

逆行 

 

我是一个面善的人。这一点

镜子和一再向我问路的女士

可以证明。我没有投毒或纵火的想法

我遵循所有的规则

我活了三十余年

遭遇不计其数拳头和语言的打击

鲜有还击。我期望我的女儿

未来是一个有心理承受力

迎接任何不公正和不幸的人

但今天我驾车逆行了

仅仅是出于,对那么多非正常行驶的一点反抗

       ( 2003年) 

 

大风过境 

 

一夜大风。大风检查

每一寸土

每一扇门和窗户

昨夜我听见

大风拔掉谁家窗上的玻璃

如牙齿,“哐当——!”如是者三

无人将头伸出窗外

当牙齿落进瓷盘,清脆

惊心动魄

狂妄其实容易,只需

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有人抱怨

有人诅咒

有人上楼,步子越来越空

有人从梦中醒来

鬼魂已经附体。大风横扫一切

然后,扬长而去

活着,谨小而慎微,屈居屋檐。

          (2003年)  

 

一块邮票大的地方 

 

给我一块邮票大的地方,只是必需,我也要创造世界。

有时我的确认为那些修筑机场的无名者不真实,我认识他们。

他们甚至从未搭乘过一架飞机从站立的地方起飞。

仿佛为鸢飞唳天者平铺的跑道,被使用,存在仿佛不曾存在。

但恺撒和嬴政也只有一生。但无名者也可以享有自己被遗忘的生活。

所以,有时我只要一块邮票大的地方安顿我疲乏的肉身。

是的,给我一块邮票大的地方,我也要拥你做我的女王,

摆放鲜花,摇篮,新年的吉祥物。

( 2004年)  

 


译著


和青年诗人张朗



燕子 

 

轻盈的,可爱的,吉利的

也是势利的

 

在我短暂的童年

我只见过一次

燕子往我家屋梁上衔泥

终于,半途而废

      ( 2005年) 



孩子们 

 

在婴儿车的华盖下小袋鼠一样打量世界的孩子

伏在妈妈怀里吮吸透明手指的孩子

在沙子堆里藏宝掘宝,乐此不疲的孩子

他们有着一样的眼睛

清澈、光可照人

 

那样天真未琢的模样

也曾是我们的模样,仿佛看到前生

被沉入遗忘深渊的一段生命重现眼前

而我们太过苍老,你知道

越苍老,孩子们越能

辐射安慰

   (2009年)


 

论写作 

 

必须闭上或睁开眼睛

在天塌或地陷前。必须打开或永久拘禁

身体。养气,练习在水底呼吸

如果可有可无,一定是

可以无。必须承受

技艺漫长的苦役,在幽暗的

角落,打磨命运的

矛和盾。必须经受

虚荣的诱惑和烘烤——

那最后出现之物,不过是自由

 (2011年) 

 

梦见父母的墓地

            ——祭如在 

 

这是清明节之后,你们离世

已有十年之久

此前我也偶尔梦见你们

六个不同的藏身地

但那仍是一个“家”的所在

 

梦见你们的墓地

这是第一次。新草覆盖旧土

两个大小相似并相切的

土墩,墓碑

——跟其他的墓碑相似

 

被镌刻的生卒时间

一条短短的横线照例压缩了

多灾多难的一生。最后

普通的墓地。多么普通

普通如荒草,普通如露水

 

即便梦里我也惊觉

民俗的发明(多么善于安慰),生前

我,我们,不曾陪伴你们

死后,领着一群名字

日夜簇拥安静的你们

 

你们不会再起身

再迁徙,再流离

你们躺在这里,躺在我上学的路边

仿佛跳下路沿我就会到达你们身边

但我怀疑,你们其实不在这里

 

这里只有你们的骨灰

你们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只知道

我活着,你们就没有死去——

正是这样,十年了

没有一起生活,但还是一家人

 (2014年)

 



译著






天气 

 

一个人能够做成的,只是

自我完善。每个人

都随天气变化,只是他并不知道。

 

有时,我走到镜子前

察看来到脸上的积雨云或雾霾。

有时我转动座椅,看见窗外阴沉的天空。

 

我看不出它们会带来什么改变。但在

某一天我所遇到的某个人改变了

我的命运,或被我改变——

因为那天,天气晴朗或阴沉。

 

一生里我所经历的,

太多不在我的设想

或掌握之中,唯有在这间屋子里,宁静

依然是最高的秩序,仿佛杯子在我手心。

 (2014年)

  

履历 

 

你来到这个世界,带着惊恐、

希望、诅咒。从脐带剪开那一刻起

你必须学会吮吸、跌倒、站立。

母爱的慈祥里,种的意志

延续。母子的对视中,

语言诞生。稚子的身体,

多少人惊叹你的美丽,凝聚

神的造化之功。从头到足

完美的比例,无须证之于

X光照下的骨骼。

那一双手,十节手指,

柔软的指甲盖,清澈的眸子,

未被欲望玷污,——不久将被污染。

短暂的童年,在未来的记忆里

被美化,给生存提供勇气。

无知的幸福。短暂、

稍纵即逝。很快,是青春醒来。

远方,城市,性的梦。

向往的图书馆,知识的宫殿。

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的星空。

帕斯卡尔和卢梭、雨果和波德莱尔的法兰西。

美洲,新世界,东方的陷落。

很快,你已来到现代。

很快,你将不再认识

生命为何物。追求真理,

你成为真理的化身。你是真理的

代言人,忘记自己的语言,

你的母语,生命的语言。

很快,你将发现,智慧

不在大学里,诗歌

不在诗歌教授的大部头里,神

不在教堂和寺院里。

很快,你将发现,活着,唯有

尝试活下去一条路……

你赞美鲜花,却罔顾生命的花期。

你写诗,诗里却没有爱。

你研究火,而你成为灰烬。

真理躲过你,诗也远离你,你向着

死亡的方向前进。

“重要性”,蒙住了你的心

虚荣,像一把盐,扎进你的眼。

你,是自己唱给自己的一首挽歌。

 (2015年11月5日)    







雨中 

 

大雨瞬息间来临,你在一棵

梧桐树下,等待大雨收住

 

你是二十岁出门,此时已经

五十出头。中间,只是一场大雨

 

在天底下行走,独自一人

是你把自己弄到了这一步

 

归途已无可能。从起点

到终点,中间只是一场大雨

 

那些站在屋子里的人,望着外面的大雨

窗子映衬他们表情各异的脸

 

而你一个人在一棵梧桐树下

暗自唏嘘,那些一生不被雨淋的人

 (2019年)

   

秋兴 

 

又到了我们用脆弱的后颈收集太阳光照的时候。

一个声音在说:请多加衣。

 

一场年轻的赛事在城市如期举行。你我的约定被搁置

只有心,仍然像道路一样,是干净、笔直而坚定的。

 (2019年)

   

禁足 

 

还有多少病毒,

是口罩也不能隔离的;

 

还有多少感染,

是医生也不能幸免的;

 

还要多少个14天,

下楼不再是一种奢侈;

 

我有足够的储存,

但这绝不是庆幸的资本;

 

你的耐心几乎已经被透支,

我,只是深深吸了一口气;

 

唉,多少人呵,多少人

死于窒息……

 (2020年)


与包苞、赵卫峰、慕白;右肩为已故的陶春


 

其实每个人本身就是一座房子 

 



建造一间自己的屋子

李以亮诗歌简论



赵卫峰


 




“多年前我就这样设想/一间自己的屋子/屋子朝南或者朝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把自己的钥匙/以及一种长期住下来的想法”——题为《一间自己的屋子》的这首诗写于1989年,我想那一年李以亮大概像如今刚出校门的青年,亟需寻找“一间自己的屋子”——拥有这间自己的屋子,不是像弗吉尼娅•伍尔夫那样,让它成为抵抗性别政治的精神堡垒;也不是像这一年离世的海子那样,让它成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学幻象——而是在“钥匙”和“长期住下来的想法”之间,让它成为一个栖身兼以安心的生活居所,成为一个朴素的现实愿望。可见,李以亮的理智重于感性的诗学性格在当时就已初见端倪。

实际上,永别的人可能比活下来的人更幸福。特别是类似李以亮这样的智识者,年复一年,需要逐步与情感对证,与孤独对抗,与虚无对峙,写作的过程,也便是建设自我的过程。慢慢地,诗歌就成为了自己的“屋子”。这并非原地呆立而是能动的“屋子”,也并非躲避式的安乐窝,而是个体稍带隐秘色彩的精神根据地,是一个可退可守的移动式据点,是灵魂的、梦想的、记忆的坐标。

以此为凭,李以亮自在地瞭望,描述着他所观察、想象和理解的世界。其时,窗口与“屋子”都成为瞭望的途径与凝视的平台,如《秋天》:“秋天落在窗外的/树枝上/季节里最后一只鸟儿飞逝”,如《天气》:“有时我转动座椅,看见窗外阴沉的天空”,如《燕子》:“我只见过一次/燕子往我家屋梁上衔泥/终于,半途而废”;再如《雨中》:“而你一个人在一棵梧桐树下/暗自唏嘘,那些一生不被雨淋的人”,还如《大风过境》:“一夜大风。大风检查 /每一寸土 /每一扇门和窗户”……在李以亮的诗中类似的言词不少,显然这位擅于沉思的诗人其实已将可能的“屋子”改装成了貌似不动声色的“战车”,随时出击,进行着一次次纸上远征,“一生里我所经历的/太多不在我的设想/或掌握之中,唯有在这间屋子里,宁静/依然是最高的秩序,仿佛杯子在我手心。”(《天气》)

其实“屋子”本身也是一种通道。它朝向内在自我的同时,也包括并切合了风声雨声读书声,通向万物万事和浩瀚宇宙。自我与世界的“平衡术”,在李以亮这里,诗歌之力体现得均衡得当:一方面他对自在、自足有相当程度的自律及控制力,另一方面对外部世界或身心以外的大小环境,亦保持了足够的警惕和恰当的兴趣。其实诗歌的涵义或作用,也正在于自我尽力的完善与对外部环境的适度介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李以亮的写作里,“自足”与“介入”可以同在,且表现得非常从容和巧妙:

“我有着一点简单的尘世阅历/和一些不甚简单的精神遭遇。……我在距离坟墓的路上,慢步而行/避开富人的汽车,沿途胡思乱想”(《步行》),结尾处“富人的汽车”的嵌入自然而然却颇有四两拨千斤之效:“但今天我驾车逆行了/仅仅是出于,对那么多非正常行驶的一点反抗”(《逆行》),这种自嘲和反讽,拿捏得恰到好处。曾几何时,当代诗歌在题材上,乃至在观念上的分化非常明显,似乎着力于个人情感的探究就总是会云里雾里、凌空蹈虚,涉及现实环境、倡导介入就得把诗歌弄成明晃晃的投枪匕首,似乎那样才算有“姿态”,其实不然。在李以亮这里,相对完好的对立统一,这意味着对“文学性”、“艺术性”和“诗意”最大限度的保留和发挥。

 




我一直认为,情绪的有效梳理与情感的适度抒发,是李以亮诗歌的亮点。很多时候,他作为诗歌翻译家和评论家的外在身份——这两者确实一般会让人以为这样的作者必然是理性大于感性,当然这样理解其实也没错,只是我们不可忽视诗人的感情其实更多是隐藏在诗里:

“秋天落在窗外的/树枝上/季节里最后一只鸟儿飞逝//林中的空地/空无一人/风穿行其间,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我在冷雨敲窗的晚上,写我的小说/许多模糊的情节/因某种照耀忽然生动而透明/有一种爱/注定以幻想的形式实现//我想起远方/树木披一身繁花/百鸟歌唱/我在黑暗里倾听/听到或听不到,都令我不能平静”(《秋天》)——这是发生在“屋子”内外的一幕情景剧。面对“不能平静”的情绪,诗人的叙述的语调却又是如此克制!这就避免了一直以来诗歌写作里表现出的一种常见病,要么枯燥教条、有意无意高冷,要么煽情矫情落入滥情。就此而言,李以亮的确比绝大多数诗人都做得好,他已擅长于情感的把控与有度稀释。或许这与他兼擅的翻译与批评有关,让他在对语言的参照和对诗学的阐释中习得了驾驭情感的本领。

他的“情感”关涉常情,亲情、爱情、友情——其实如此分类或许并不精准,因为一个真正的诗人,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情感之躯,就是一间有自我内容的“屋子”。李以亮的诗歌里情感抒发比较明显的篇章里,有对父母的怀念,有对异性的思忆,亦有更为广泛的情愫起伏,如《一只射程内的鸟》:“由于我的到来/一只射程内的鸟/获得了重新起飞的可能”,如《一个孩子》:“我不知道我和她谁是谁的家/——而我的心里温暖极了”,以及《燕子》《孩子们》里体现出的怜悯或感怀;而我以为,诸如《秋兴》这样的篇什则更胜一筹:“又到了我们用脆弱的后颈收集太阳光照的时候。/一个声音在说:请多加衣。//一场年轻的赛事在城市如期举行。你我的约定被搁置/只有心,仍然像道路一样,是干净、笔直而坚定的。”情感被收束在一种适度、冷静而节制的口吻中,携带着直击人心的精神力量。

我注意到李以亮很少涉及“乡情”这个题材。或许,这是对俗滥主题的逆反、对诗界常规性题材的主动避让。当“乡情”被无限放大,被各种夸饰的抒情推向滥情,对于一个自觉的诗人,就有了警惕甚至规避的必要。其实,在李以亮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他的相关经验与认知是属于另一类层次的。正如他也写有《一块邮票大的地方》:“给我一块邮票大的地方,只是必需,我也要创造世界”,“无名者也可享有自己被遗忘的生活。/所以,有时我只要一块邮票大的地方安顿我疲乏的肉身。/是的,给我一块邮票大的地方,我也要拥你做我的女王,/摆放鲜花,摇篮,新年的吉祥物。”他的“地方”不是故地或家乡,仍然是他一直在追寻的“屋子”。这间“屋子”承载了诗人对于世界的丰富想象,盛放着他执拗、朴素的“存在之思”,直至进入他的“理智之年”。

 




李以亮的“屋子”,是一个可以自由自在地栖息自我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持续创造和容纳他者的世界。其实对于像李以亮这样的诗人来说,可能真正的家乡就是自已随身携带的“屋子”,或者说其实自己就是“家”。

他在其中静坐漫游,旁观着“天气”,“一生里我所经历的,/太多不在我的设想/或掌握之中,唯有在这间屋子里,宁静/依然是最高的秩序,仿佛杯子在我手心”(《天气》),构思着《履历》,感受着“我独自一个/深陷黑暗之中//我的出场是我的退场/我的存在是我的隐匿”(《黑暗》),“活着,谨小而慎微,屈居屋檐”(《大风过境》),或者,衡量着《和一个美国诗人的距离》(暗示罗伯特•布莱),或者,与自己论写作:“在幽暗的/角落,打磨命运的/矛和盾。必须经受/虚荣的诱惑和烘烤——/那最后出现之物,不过是自由”(《论写作》)。

的确,“那最后出现之物”,只能是自由,只能对是自由的思虑、揣摩及向往。

值得继续追问的是,还有多少因素是可以让自由受限的?或者,在隐喻的意义上——让诗人“禁足”?回望年初,我们不禁百感交集。关注公共事件是人心同向,而疫情归疫情,诗歌归诗歌,作为“武汉”居民的李以亮,这首相关题材的诗《禁足》,仍然是他的风格,“还有多少病毒/是口罩也不能隔离的”、“唉,多少人呵,多少人/死于窒息……”——冷峻,脱俗,有一种情理之中深刻,深刻于言此及比的感喟。

冷峻,脱俗,深刻,也正是我所认为的李以亮诗歌的重要特色。他始终是智性的,内视的,但并不拒绝具体的“生活”,相反,他能将之从容消化,让雅俗互融,令出世与入世并行,典型如《买断工龄》《与某成功人士交谈》等诗。成熟的诗人理当如此,肉身与凡心可以与众同行,灵魂却总能与众不同。于此,李以亮便像是那种能把诸多事物或多类“信息”一起填装的高手,作为知识分子的他,其实也并不排斥市井,相反“市井”为其写作注入了恰到好处的人间气息,我们不妨理解为,这也体现了诗歌的另一种作用,即坦然于生活同时又暗含自我救赎的必要。

事实上,李以亮从未规避对时代、社会、文化诸多现象和事件的关注与抒写,他深刻领悟到,如何以诗歌的方式介入和参与历史,以轻小型叙事、个人化风格抵达和穿越庞然的物质、消费、数字和传播语境,而不是一直呆在自己的“屋子”里闭门造车或者异想天开。这首先保证了一间“屋子”和“我”之实在,然后就是在对现实世界的审视、批判与启发中,由此及彼、向更广袤的存在跃进,并在自我思辨的追问中,不断校正个人精神的焦距。

我想,这肯定是一个难度层出的心路之旅。正如李以亮很久前曾写过的:“一间石垒的屋,我习惯称之为我的家/我久居此地,初衷不曾更改/我平静地生活,仅仅根据/内心自然产生的愿望/这是多么简单,又是多么艰难”(《断章》)。作为个体精神建筑的诗歌之屋,这也是个人主体建构及完善的复杂历程。不过我相信,作为中国“六零后”诗人群体中独立特行的诗人,作为拥有翻译家、随笔作家等写作身份的多面手,数十年来,一直执着于自我建构、追求完善,李以亮在“理智之年”已取得可贵的成绩,我相信他跨越中年的门槛,在未来也将持续寻求新的突破。

原载《诗探索》丛刊


 2020年12月于贵阳煤粑场


    编辑:赵卫峰



链结    

她们和他们·河南90后诗选

她们和他们:山西90后诗选

她们和他们·成都90后诗选

她们中的她们·海南女性诗歌选粹

她们和他们:云南90后诗选

她们和他们·成都90后诗歌

她们和他们:浙江90后诗选

天津诗·津门诗意九河风

上海诗·诗意沪上·青春之歌

她们和他们·杭州代表诗人诗选

骑车上坡·诗歌翻译家的诗

江西·她们·人佳·诗好

三个女诗人的秘密,自愈和梅雨

三个男诗人的往事,爱,和天空

三个男诗人的旗袍,小调和迷宫

图影·街道

我们叫做模特走秀,他们唤作T台艺术

世纪初的咏叹调·中国00后诗歌精选④

封面女郎·时尚女人都长着嘴却用口红说话

我爱你·在你身体弯曲的空间我来了

性别说明或任何题目都是多余的

贾浅浅和贾平凹的诗


 •   • 

诗歌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